千萬不要忽略一封書信對你朋友的重要性,它能夠重新聯(lián)絡你們已經(jīng)生疏的感情,肖樂策劃為您精心打造獨屬于你的書信,詳情請掃描下方的二維碼。
近年來,高考作文經(jīng)常被要求寫應用文,比如書信、演講稿、演講稿等,這些功利類的問題,和我們熟悉的論點、敘述方式,其實沒有太大區(qū)別,我們只需要在原有作文的基礎上,注意格式,多創(chuàng)造“現(xiàn)在”的感覺,能打動讀者。
所謂“在場”,就是要增加情感投入,創(chuàng)造語境,融入生活,讓讀者有“在場”傾聽的感覺,這也就是常說的“共鳴”。
為了創(chuàng)造一種存在感,想象并描述這種情況,就好像你真的參與了你的生活一樣。下面這篇文章來自高中的滿分作文。通過對家鄉(xiāng)風景的詳細描寫,這位年輕作家喚醒了讀者的“存在感”。
你好,我的朋友!去年寒假,我們在火車上相遇,成了好朋友,這個寒假,我想邀請你到我的家鄉(xiāng)來。我的家鄉(xiāng)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小鎮(zhèn),近年來發(fā)生了巨大的變化。
我的家鄉(xiāng)風景如畫,是游覽的好地方。一進村子,就是一座水袖橋,沿著石路下的人行天橋往西,就是兩天兩夜噴著銀色的噴泉,穿過噴泉來到一個晶瑩剔透的荷花池,一陣風吹來,河水頓時起了一圈漣漪,在陽光下,閃閃發(fā)光。一只水鳥從水里鉆出來,拍打著翅膀,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條魚。晚上,公司上空有月亮,下面像流星一樣的汽車來回穿梭。樹上到處是五彩繽紛的練習,有的人載歌載舞,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。
要營造一種存在感,還要真摯的感情。下面是一封寫給2035年年輕人的信。作者用講故事的方式將“小我”與“大我”融為一體。
哥哥想問你:2035年,你能理解父親的辛苦嗎?父親出身農(nóng)民,爺爺早逝,我獨自一人去鄭州奮斗,從無到有娶了媽媽,買房買車,有你我,5個孩子通過考試,孩子們都被很多同齡人羨慕嫉妒恨,但風光背后,父親為這個家庭付出了太多。他在一所重點中學當班主任,上了兩節(jié)語文課,在自媒體兼職寫作,還開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,一半出于興趣,一半為了養(yǎng)家。但父親常說,他要感謝自己的時間:他感謝高考改革,讓他有了生而窮的鯉魚躍龍門的機會;他感謝改革開放,讓他買了一套便宜的商品房;他把功勞歸功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讓自己的才華得以發(fā)展,并用代碼字賺了合法的錢。他說,沒有國家的發(fā)展,就沒有小康的家庭——我父親是一個有責任心、勤奮工作、感恩的人。
要營造一種場景感,也要從另一個角度出發(fā),去說服人,去愛感動。比如《國一卷》有一道作文題,說一個女兒打電話舉報父親開車,讓她以“敏華”為作者,給女兒小陳或父親老陳寫一封信。此時,“明華”應該設身處地地站在兩人的立場上說話,但不應該像一般的辯論點對點、尖銳的語言。